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3/13

何謂符號學?

符號學廣義上是研究符號傳意的人文科學,當中含蓋所有涉文字元、訊號符、密碼、古文明記號、手語的科學。可是,由於含蓋的範圍過於廣濶,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學中並未得到重視,直至結構主義在二十世紀下半期興起,以《Tel Quel》雜誌為號召的哲學家,為了反對讓-保羅·薩特的存在主義,則大量引用俄羅斯在共產革命前的一系列,有關符號在文化上的再現過程的研究,故此,正式出現當今所指的符號學,要算到一九六零年代。
現代符號學另一個強大的源頭是世紀初瑞士語言學泰斗索緒爾的教學講稿《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將符號分成 意符(Signifier)意指(Signified) 兩個互不從屬的部份之後,真正確立了符號學的基本理論,影響了後來李維史陀和羅蘭·巴特等法國結構主義的學者,被譽為現代符號學之父。

圖像 (icon)
圖像是人對視覺感知的物質再現。圖像可以由光學設備獲取,如照相機、鏡子、望遠鏡、顯微鏡等;也可以人為創作,如手工繪畫。圖像可以記錄、保存在紙質媒介、膠片等等對光信號敏感的介質上。隨著數字採集技術和信號處理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圖像以數字形式存儲。因而,有些情況下「圖像」一詞實際上是指數字圖像。
與圖像相關的話題包括圖像採集、圖像製作、圖像分析和圖像處理等。
圖像通常包括靜止圖像和運動圖像,運動圖像又稱為視頻。

象徵(Symbol)
象徵,是指以具體的事物或形象來間接表現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觀念。(如中國的「紅顏」一詞象徵美麗的女子)
希臘動詞Symballein,意即「彙集」(To put together),其名詞則是Symbolon。 在中國,象徵是一種修辭法。

象徵與標誌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不忘本(古詩十九首)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皇上的恩寵(王昌齡:長信怨)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看不見的事物,不直接予以指明,而透過某種社會大眾所認可的意象為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名之為「象徵」。
在語言、藝術、文學和其它領域,「象徵」(Symbol)一詞有悠久但分歧的歷史。
象徵(Symbol)與標誌(Sign、Emblem)、隱喻(Metaphor)、或諷喻(Allegory)的意義不盡相同。


藝術上的應用
是藝術作品研究的一門學科分支,包括研究符號的定義和該定義的成因源頭。很多時候符號學者會研究其他不同的生物作參考估計自然世界中的符號的形成。符號學學者相信以藝術作品中不起眼的個別符號作為參考對象,可以看出作者所希望傳遞的訊息。較常見的如電影符號學,探討導演透過諸如場景擺設和入場音樂所所反映的心態。在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中,主角透過符號學分析達文西的畫作,揭露了耶穌擁有世俗血脈的議論性訊息。

參考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C%A6%E8%99%9F%E5%AD%B8&variant=zh-tw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C%96%E5%83%8F&variant=zh-tw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1%A1%E5%BE%B5&variant=zh-tw

沒有留言: